2025年6月1日的上午,海拔4500米的日喀則昂仁縣第二小學的操場上彩旗飄揚。300多名學生洋溢著燦爛的笑容,他們收到了一份特殊的禮物——舒適的運動套裝、嶄新的書包文具,還有溫暖的床上用品三件套。孩子們迫不及待換上嶄新的運動服,在操場上踏著鏗鏘的正步,胸前的紅領巾隨風擺動,與遠處旗桿上飄揚的五星紅旗交相輝映,構成一幅雪域高原最動人的畫面。這一刻,時間仿佛定格,成為泓德基金“愛心之路”公益行第十年的珍貴印記。
十年可以是一段漫長的旅程,也可以是一顆樹的成長歷程?!皭坌闹贰币宦纷邅?,留下溫暖的足跡,沒有驚天動地的數(shù)字,只有點滴匯聚的微光。
從新書包到大學通知書
教育是點亮未來的火種,是改變未來的關鍵。
十年來,泓德基金默默守護著孩子們的求學夢,從阿里到日喀則,從小學到大學,助學的愛心如同春雨般滋潤著格桑花,讓它們在這片高原開得更加絢爛。
回首這場助學長跑的起點。2015年泓德基金剛剛成立之時,公益的愛心就開始萌芽, 9月正式向公司員工和社會公眾發(fā)起倡議,為西藏阿里地區(qū)日土縣多瑪鄉(xiāng)小學的貧困學生們捐贈冬衣和文具。這一倡議得到了公司員工的熱烈響應,大家紛紛伸出援手,希望能夠為遠方的孩子送去溫暖。2015年末,第一批愛心冬衣跋涉4800公里,終于抵達阿里地區(qū),點亮了公益助學的火炬。
2024年8月,泓德基金愛心團隊跨越千里,來到了西藏日喀則昂仁縣,為師生們送來長款加厚的防寒羽絨服、遮擋高原紫外線的遮陽帽、承載知識書包文具,以及快樂運動的足球。2025年6月,昂仁縣第二小學的學生滿懷期待再次收到了禮物,他們的笑容更加燦爛。運動服將陪伴他們奔跑跳躍,新文具記錄下成長的筆跡,床上三件套則守護著一個個甜美的夢。如今,變化的是孩子們的生活學習條件越來越好,不變的是泓德基金和社會各界始終如初的關愛。
2020年在日喀則的白朗縣,有近400名返貧致貧風險人員,泓德基金為他們提供了教育和生活資助,幫助他們夯實脫貧攻堅的成果。盡管條件艱苦,但是白朗縣仍有考上了大學的貧困家庭學生,為了幫助他們實現(xiàn)夢想改變命運,泓德基金設立“夢想獎學金”,為白朗縣所有即將步入大學校園的建檔立卡貧困大學生提供入學資助。自2020年至2023年,連續(xù)4年資助了190名大學生,幫助他們勇敢飛翔夢想的未來。
此外,從2019年開始,泓德基金還將公益助學的視野延伸至更廣闊的社會領域,向清華大學連續(xù)三年進行公益捐贈,設立“泓德教育項目”,為期三年,主要用于支持受益人教育培養(yǎng)質(zhì)量的提升,讓更多的學生可以有更好的機會接觸到豐富的知識體系。
泓德基金表示,培養(yǎng)更多有知識、有文化、有素質(zhì)的新一代,為社會的發(fā)展和進步貢獻力量,是全社會共同承擔的責任。公益助學不僅能傳遞正能量,更能激發(fā)社會責任感,感染更多的人來關注教育,關注社會未來。
每一筆資助,都是一份“看見”,是對知識改變命運的無聲堅信,是對每一個孩子未來的深深期許。
福利院里無差別的愛
2023年,泓德基金的愛心腳步走進了西藏兒童福利院。這里是300多名孤殘兒童的溫暖家園,為他們配備了兼具醫(yī)療、康復、特殊教育、護理為一體的設施和服務。西藏兒童福利院的辦院理念是“用心培育、用愛澆灌”,培養(yǎng)“健康自信、立志成才、不忘黨恩、回報社會”的新時代兒童。與泓德基金公益助學的理念不謀而合,于是,雙方共同攜手為孩子們成長撐起一片藍天。
這里的孩子,需要的不僅僅是物質(zhì)上的幫助,更是心靈的支持和成長的機會。泓德基金的加入,為孩子們提供教育培訓資金與心理關懷,讓這份“用心”和“用愛”多了一份堅實的支持。希望每一個孩子,無論起點如何,都能享有追逐光明的可能,每個孩子都值得被平等關愛,公益不應有“角落”。
在福利院孩子們的宿舍里、走廊上,到處都掛有孩子們的繪畫作品,藍天白云之下,一幅幅色彩斑斕的畫作在風中輕輕擺動,好像翅膀承載著孩子們的夢即將起飛。這些作品是孩子們內(nèi)心世界的寫照,更是他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泓德基金長期積極踐行教育公益,希望通過捐資助學,能夠幫助孩子們打造更加溫馨的家園,增強歸屬感,并提升獨立自主的生活能力,未來能夠更好地適應并走向社會。
太陽能燈照亮亞闊村的夜晚
真正的幫助,是走進生活,理解需求。
2017年,泓德基金愛心團隊來到西藏那曲地區(qū)白嘎鄉(xiāng)的亞闊村。到了當?shù)厮麄儾虐l(fā)現(xiàn),這個僅27戶的小村莊,連夜晚的光明都是奢望。
泓德基金不僅送來生活資助,還為每戶家庭點亮了“希望”——安裝了太陽能發(fā)電設備。愛心團隊人員與技術人員一起,手把手教當?shù)鼐用袢绾问褂冒l(fā)電設備。當燈光亮起,孩子們的課本不再模糊,夜晚不再漫長。他們還精準幫扶了村里的貧困學生,提供學業(yè)、生活資助;為年齡在60歲以上、家中沒有勞動力且身患重疾的獨居老人提供了資助,讓他們感受到社會關懷的溫暖。
一盞燈,溫暖的不只是一個家,更是一方對未來的期盼。
2019年,隨著西藏脫貧攻堅戰(zhàn)的持續(xù)深入,越來越多的區(qū)域嚴格按照黨中央國務院的決策部署,科學制訂脫貧計劃,因地制宜,精準施策,如期實現(xiàn)脫貧摘帽。泓德基金也積極參與其中,幫助白朗縣實現(xiàn)全面脫貧摘帽,深度貧困人群的生活明顯改善。
游牧路上的“移動港灣”
2021年,泓德基金關注到那曲牧民的換季輪牧難題。傳統(tǒng)的牛車顛簸漫長,牧民飽受艱辛。泓德基金決定支持地方政府采購太陽能牧居車,為牧民們提供一個能遮風擋雨、燒水做飯的“移動之家”。
有了這個“港灣”,漫長的轉(zhuǎn)場路變得安穩(wěn)。以前轉(zhuǎn)場需要折騰數(shù)天,如今也能在溫暖的“家”里睡個安穩(wěn)覺。這份改變,讓科技不再是冰冷的詞匯,而是融入牧民日常的、觸手可及的溫暖,激活了牧民對現(xiàn)代生活的向往。
泓德基金表示,“我們把目光聚焦在能夠為牧民的生產(chǎn)和生活帶來更多便利的行動上。通過捐贈,希望推進一種功能實用的牧居車項目,能夠有效解決牧民群眾換季草場輪牧交通和改善牧民放牧點居住條件,為牧區(qū)牧民游牧生產(chǎn)生活需要提供可靠的基礎支撐。”
在脫貧攻堅勝利完成后,泓德基金此舉進一步提升了牧民游牧等臨時野外生產(chǎn)時的生活品質(zhì),并為政府、社會、企業(yè)合作推進牧區(qū)發(fā)展提供了模式選擇,也進一步為可持續(xù)發(fā)展的惠民路線提供經(jīng)驗積累。
與時間賽跑的溫度
2025年1月,日喀則定日縣發(fā)生6.8級地震。震后的救援牽動著每一個人的心。泓德基金第一時間通過日喀則市慈善總會捐贈10萬元救災資金,助力災區(qū)重建。金額或有大小,但“快”與“實”,是危難時刻最珍貴的溫度。
天災無情,人間有愛。在抗震救災等危急時刻,泓德基金做到了“快響應、實行動、暖人心”,展現(xiàn)金融企業(yè)的應急能力與責任溫度。
結語:微光成炬,愛有回響
十年公益路,泓德基金的記事簿上沒有宏大的數(shù)字,卻寫滿了溫暖的瞬間:
亞闊村獨居老人第一次摸著電燈開關時,眼角的笑紋;
昂仁縣孩子攥著新書包時,黑紅卻雀躍的小手;
志愿者一天搬完物資后,累倒在車里沉沉的鼾聲;
牧民在牧居車里喝上熱茶時,舒展的眉頭;
福利院孩子拿起畫筆時,專注的眼神……
這些瞬間,如點點星火,拼湊出一家企業(yè)的樸素信仰:責任,在于堅持不懈;善意,在于抵達人心。
未來,泓德基金仍將帶著“小而美”的初心前行。正如他們所言:“也許我們做不了巨人,但至少可以成為一盞燈——微弱,卻足夠照亮某個角落的寒夜?!本拖窀咴项B強的格桑花,無需驚艷天下,只要靜靜綻放,自有人記得它的芬芳。